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關於我,以及學習德文的一些雜感

哈囉,我是Weichi,我的朋友通常叫我小七。

這一篇想介紹一下我自己,以及分享一些關於德文學習、德國文化的想法。




我在大學的時候,最早主修中文,我也很喜歡中國文學、思想之類的,尤其是古文,所以中文系的選修課,我幾乎都修古典文學的課程居多,例如:論語、李白詩之類的。

一進去大學的時候,我就有雙主修的想法,最早是想要雙主修英文系,因為當時覺得英文很重要,但是,我爸說我應該修一些比較少人會語言,英文大家都會,要自學也可以。最後讓我決定跳入德文這個大坑的是我表姐,表姐一家旅居奧地利,她跟我說,學德文很好啊,可以去奧地利找她玩,所以最後就決定學德文了。

但是,我不是一個對於語言學習特別有天份的人,所以在初學的時候,吃盡了苦頭…

最初,我是去專門開給外系生修的德文課念德文,當時遇到的老師上課的方式很快又很沒系統,我一直處於跟不上的狀況,老師也不會特別花心思帶動詞變化,就是帶過就算了。接觸過德文的人都知道,德文的動詞變化對於初學者來說,真的不太容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當時搞不懂「ist(是的第三人稱變化)」跟「isst(吃的第三人稱變化)」的差別在那裡,一直到某天自己翻字典才突然開竅了……

後來,我跑去德文系上課,也很不知死活的申請德文系當作第二主修,開啟了我大學候三年的地獄生活,幾乎每學期都滿學分,每天的課表都好滿。但是,這個時期遇到的老師,不管是中師還是外師都超好,甚至把我當作本系生一樣看待,導生聚餐也會請我吃飯,真的把我當成本系生一樣照顧。雖然到後期,我念得很累很疲乏,一度想要放棄雙主修,改拿輔系就好了,但是,德文系的老師一直鼓勵我,勸我不要放棄,加上只剩下大概6-8學分而已,所以最後我還是有撐完雙主修,拿到德文系的學士學位。

本來以為我跟德文的緣份大概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我當年不知道哪跟筋不對勁,本來研究所都在準備中文所的考科,但是在最後一刻,彷彿中蠱似的報名了德文所 XD 也順利考上了,當年考上我自己都很訝異…

研究所又重複了我當年初學德文的慘況,有一點跟不上,大學的時候沒有修德語文學的課,所以很多對於德文系來說是基礎的常識,對我來說卻跟天方夜譚一樣,所以我只好買了好幾本德國文學史回家自己念,建立關於德國文學的基本概念。於是,整個碩一就在每週念不完的文本跟自我補足基礎的生活中渡過,那個時候,真的每天都覺得好痛苦,但是又不想這麼快放棄,所以就一直撐著,直到碩一念完,我都不知道我想研究什麼主題,要研究文學嗎?還是寫教育或是政治?可是我都沒概念,於是我就休學了。

休學那一年,我去一個還不錯的單位工作,當時接觸到了很多文化創意、軟實力的資料。自己也在放假的時候開始找資料,最後決定寫魯爾區相關的論文,因為我覺得魯爾區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從資料上看來,是個充滿矛盾的地方,明明是個工業區卻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廢棄的廠區經過保留與整理之後竟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廠區內還有著名的紅點設計博物館…………

找到題目之後,也找到了願意指導我寫一本有趣論文的老師,我就回到學校讀書,也安排了為期兩個月的魯爾區田野調查之旅。說真的,當時是真的想去看看、去國外走走,去體驗、去感受魯爾區,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就只是想看看,就去了。在魯爾區的兩個月內,接觸了很多,也想了很多,關於人與土地,關於地方與居民的關係等等的。

我一直到用德文做研究,看資料,與當地人溝通,我才覺得,這幾年學德文好像真的學到了一點什麼東西。德文也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不管是思考模式,還是看事情的角度。影響我最深刻的,莫過於德國人面對歷史的態度,徹底反省與懺悔,才能從廢墟中再度茁壯。學德文最大的好處在於,我可以直接看德國的新聞、得到一手資訊,我多了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德文在不知不覺中內化成我的一種基本能力,時至今日,我依舊不斷地在學習德文,每天都會看到我不懂、沒接觸過的德文單字或是句型結構,都會覺得學海無涯,學語言永遠沒有盡頭。

學一種語言,並且要學到一定的程度,本來就不容易,如果一開始接觸覺得很辛苦,學得很慢,都是正常的。算一算,我學德文也快要十年了,這當中只有去旅遊跟找資料,待在德語系國家的時間不超過半年,所以口說跟聽力到現在都還是會感到挫折,但是也只能不斷地透過網路的學習資源補足這一塊。學語言的成本很高,尤其是時間成本,只要一放棄,很快就忘了,所以也只能一直堅持下去,不求一定要進步,但是至少不要退化………

最後,如果你剛好在學德文,也覺得遇到很多挫折,請不要氣餒,德文本來就不好學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